有關元宵節的起源,認為是漢代宮廷的一種祭典演變而來;

 

另一種是源自民間的「三元節」,舊俗以農曆正月十五日為"上元"

天官大帝的生日,而農曆七月十五日為「中元」即地官大帝的生日

農曆十月十五日為「下元」即水官大帝的生日,而這三元中又以「上元」最熱鬧也最受重視。

 

正月十五是元宵節,又稱上元,元夕或燈節,是民間多彩多姿的節日,

也是春節最後的一天,自此以後一切恢復常態,所以民間熱烈慶祝,故有小過年之稱。

元宵節大家最熟悉的,大概就是吃湯圓了,上元節吃元宵可能始自宋代,不過當時稱做「浮圓子」,

到明朝才改稱「元宵」。每家做元宵、煮元宵。古時為年頭佳兆,吃湯圓以象徵家福

元宵煮好後先敬祖先,然後闔家團聚,吃元宵,已是團圓幸福。

元宵節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各色花燈了,因此也叫做燈節,

自古相傳放過年假的學童,正月十五日回到私塾上課,家長通常會準備一盞燈籠由學童帶到私塾,

讓老師替他點燈謂之「開燈」,象徵了開啟智慧的明燈,習俗不斷流傳,終於演變成今日民俗活動的花燈藝術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怡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